如果你也在搞副业,不妨来看看我朋友的真实经历

讲讲我朋友正在发生的真实且悲催的故事吧。

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尤其是在这个大环境不好而且副业又大行其道的时候。

2月21日,我这位朋友晋升宝爸(6斤2两,*平安)。

3月6日,休完产假回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就被HR叫过去约谈裁员,当时HR给的解释是“公司去年经营不及预期,需要砍掉一切不增值的岗位”。

至于什么叫“不增值的岗位”,HR没有给出过多的解释,其实对于小企业而言,岗位的边界是非常模糊的,并非像大厂那样分工精细。

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是身兼多重角色,并非严格被自己的title禁锢,因此所谓“岗位的价值”更多的是“人的价值”了。

所以HR那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公司去年经营不及预期,需要砍掉一切不增值的人”。

这已然对我朋友在这家公司存在的价值给出了*裸的定论。

至于我这位朋友为何成为了“不增值的人”,原因值得思考。

回顾去年,他从一家互联网大厂跳槽跳槽到目前这家小企业,除了工作内容更符合他的期望外,较高的薪资涨幅(保密)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花这么大价钱把我朋友从大厂挖过来,要说这家公司对我朋友的价值没有任何期待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问题就在于,我这位朋友如何从被寄予厚望变成了没有价值,据这几天和他聊天获知,原来是“搞副业”害了他。

所谓的副业无非是做自媒体、搞直播、开网店这些。

搞副业的原因据他说是“千万不要把工资作为自己的唯一收入,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有保障”。

利用恐惧说服别人,确实是一项很高明的营销(*)手段

我朋友说,很长一段时间,经常在忙完手头上的工作之余(无论是上班期间还是下班后),就会去搞搞自己的网店,或者翻看网页寻找一些热搜和噱头。

可偏偏就是这种“想给自己加道保险”的做法,最后成为了他摧毁自我存在价值的罪魁祸首,因为在这种模式下

一,他的主业无法实现进一步扩展跟成长,自从搞副业之后,他考虑的是”赶紧把手头的工作做完“,而不再是“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最后工作交付的质量非但没有提升,反而越来越差,在公司对他的价值寄于厚望的加持下,则更加凸显出他价值不足;

二,他的副业最终没有搞起来,原因在于过于急功近利,恨不得发个视频就能爆火、上架个商品就能是爆款,缺乏长远规划和沉下心来长期做的准备。

最终,最终造成了企业和他个人的双输局面。

听着朋友的讲述,感慨颇多,我也在考虑副业对我们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应该怎么搞,毕竟现在“搞副业”已然成为了打工人的一项必修课。

就我个人的意见来讲,所谓的“副业”,可以理解为“爱好在一定程度上的变现”,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是这样。

我相信,绝大多数打工人所从事的主业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如何慰藉自己的爱好,或者说梦想呢,我觉得搞副业倒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基于自己的爱好,我们才能长期认真的做,通过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渠道找到合适的变现形式,才能使我们更加快乐的搞起自己的副业。

当然,也确实有一些人,通过搞跨境电商、直播,获得了不菲的收入,虽然明显的这都并非其兴趣所在。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认为还是应该从自己的爱好出发去寻找变现的机会,除非你也能够发现一片蓝海,这另当别论。

回到我朋友的事情上。

3月6日那一天对他而言,真可谓是拧巴的一天,在掺杂着遗憾、抱怨、祝福声中,结束了他在这家公司的工作,正式迈入了失业者的行列。

好在赔偿方案还说的过去,N+1,差不多7W块钱。

不过留给他过渡的时间比较仓促,周三通知,周五就得完成离职交接。

我当时还纳闷,刚生完宝宝的第一个工作日就面临裁员,他怎么给媳妇交代,据他说,当时从会议室出来就告诉了他媳妇,他媳妇的回复是“没事儿,我养你”,娶妻如斯,夫复何求啊。

就当时的情景来说,或许有人会选择给自己放个假,但对他而言,则面临着更加现实的问题。

他大概算了下每个月花销,7k的月供和6k的房租雷打不动,家庭吃喝、水电煤气费用、购物等加起来差不多也得5k,现在又刚生完宝宝,因此每个月的花销差不多也快到2w。

所以当前对他而言,最大程度缩短空档期才是首要考虑的。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正是问题所在,我朋友收入来源太过单一,一旦工资性收入出现问题,很快债务、生活成本问题就会凸显出来,所以还是得努力搞副业。

这个说法对,也不完全对。

对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扩充自己的收入来源,不能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面;

不完全对是因为,很多人想着通过“副业”去解决“主业”的问题,心思都放到千奇百怪的副业上面,最后主业却荒废了。

所以,主业是仍是生活的基础,要不“爱岗敬业”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这都是有道理滴,千万不得本末倒置,把主业荒废掉。

再回到我朋友身上。

据他说,当时HR找他谈的时候,自己还是比较淡定的,甚至内心还有点小庆幸,因为可以拿到一笔赔偿,而且休假之前已经有某大厂的HR约他面试了,因此当时他对于大环境的感知是“不好,但也坏不到哪儿去”。

所以当时我还问过他“慌吗”,他的回答是“还行,争取下周能把工作定下来”。

今天跟他了解了下找工作的进度,给我的回复是“我*海投了无数简历,基本上都是已读不回,两个回复的,也都是位置比较远而且薪资打了折扣的”。

咨询之前联系HR,给他的反馈是”HC锁了,后面有机会再合作”。

后来又联系了几个猎头,回复也基本是“没有合适的岗位”。

很显然,当初对大环境的感知过于乐观了,如果寒气终于传达到自己身上,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海投简历,希望能够获得一个面试的机会。

所以,大家不要盲目乐观,外面大环境真的很差,虽然温度转暖了,但是经济的寒冬显然还没有过去。

各位打工人能苟着就尽量苟着吧。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点赞收藏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