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找我聊天,问我进账如何、写作方法,甚至向我讨教人生主张。
昨天,一個朋友向我吐槽:“现在工作太难找,工资又低,赚钱真好难。”
我听出他的潜台词,就顺口问他:“有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卖点什么?”
他愣一下,迟疑好久,最后回我一句:“卖东西?要去摆地摊吗?我好歹是個大学生啊。”
聊天结束后,我感慨万千。
为什么在一個商品社会里,“卖东西”这件事却总被看得低人一等?
你其实早就在“卖”。
很多人以为“卖东西”只是摆摊卖水果、开店卖商品。
其实,卖格局从来不止这些。
上班,你卖是时间、劳动;医生,卖是专业技能;老师,卖是知识;创作者,卖是创意、内容。
咱们每個人都在“卖”,区别只在于卖的是什么、怎么卖,以及能卖多大的规模。
但遗憾是,很多人从未想过自己也可以主动去“卖”。
他们更关注是工作稳不*、职位高不高级,而忽略一個核心的真理:
赚钱底层逻辑,就是卖。
01 “卖”并不需要资本
谈到“卖”,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我没本钱”。
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卖的格局早已不限于实体商品。
一篇文章、一段影像、一门网课,都可以是你用来交易的“商品”;内容创作者通过*注意力变现,直播带货主播通过吆喝促成交易。
这些看似不起眼“卖”,却让不少人实行财务自由。
比如那些搞笑视频博主,他们看起来“很没尊严”,但一条广告进账大概顶普通人几個月工资。
他们的成功告诉咱们:没有资金也可以开始“卖”。
互联网时代,买卖价值不止限于金钱,还涵盖注意力、时间。
而想要把这些转化为进账,你需要是资源储备,可以是专业本事、行业经验;或者独特创意、视角。
02 真正“卖”,靠是博弈力
在“卖”的路上,有人赚钱,有人赔本。
为什么?核心在于,你能不能为他人供应价值。
想要开店,东西得好且便宜;想做内容,作品得有趣或有用。
倘若你没有核心博弈力,消费者凭什么买单?
在开始“卖”之前,你须要先回答自己三個难题:
我能供应什么价值?
我意向运用者是谁?
我产品在市场上有什么优点?
市场是分层的,富人有富人的需求,普通人有普通人的需求。
真正会卖的人,会先研究市场需求,找准自己定位,再供应相匹配服务。
举個例子,二手交易平台兴起并非偶然,它满足人们“低价购置实用物品”需求。
而这背后,正是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
03 从“卖”中看清人性
当你开始“卖”的时候,大概率会遇到不理解甚至质疑。
父母觉得你不务正业;朋友嘲笑你掉价;亲戚闲言碎语说三道四。
但当你在某個领域站稳脚跟,一天赚到别人一個月甚至一年进账时,那些质疑声自然会消失。
人性就是这样:对未知满是嘲讽,对成功心悦诚服。
所以,不必在意别人看法,专注于自己的方向。
毕竟,靠别人满意的生活,未必能让你满意。
放下偏见,迈出第一步,不少人把出身当借口,感觉缺乏机遇是人生困境的根源。
但在一個流量、信息资源越来越平等的时代,真正决定你能否实现财务突破,是你的思维方法、行动力。
阶层或许难以跨越,但从底层到中产路径一直存在,它需要的是你的主动性、学习本事。
当你开始琢磨“我能卖什么”的时候,其实已经迈出最重要的第一步。
想“卖”好,还得先学会积累,想要“卖”并不意味着盲目行动。
没有资源储备、没有市场调研的冒进,终究只会让你失败。
很多人裸辞创业,三個月后偃旗息鼓,原因正是这般。
你非得先问自己:你有什么值得卖?
是专业技能?那么请不断精进自己领域的知识;是個人魅力?那就学会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是创意或内容?那请打磨出真正能*人的作品。
只有当你的“产品”足够*人,市场才会为你买单。
财富的积累,源于持续创造的价值。
不要总想着去挣“大钱”,而是专注于供应价值。
任凭你卖是产品、服务,还是知识、创意,只要你持续为他人创造价值,财富就会自然向你靠拢。
记住,那些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经历过一次从“普通工作”到“主动创造价值”的转变。
迈出这一步,大概率会很难,但却是改变人生的起点。
所以,放下偏见,别让所谓的面子、光环束缚住你。
尝试去“卖”点什么,也许你会发现另一片天地。
机遇一直都在,就看你愿不愿意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