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搞钱呢,也讲究方式和方法。我是做商业咨询的,经常有所谓的朋友的朋友找各种角度请我吃饭,烤腰子还没啃上几口,一个商业策划就扔脸上了,美其名曰参谋参谋,实际上白嫖白嫖,被嫖多了,我发现大家搞钱的心是有的。
但赛道选择,说实话,没什么想象力。上班之外的搞钱无外乎三条路。
第一条副业有晚上跑滴滴的,有摆摊卖宵夜的,有网络算星座的,千奇百怪,这种搞钱呢,没什么成本,也没什么门槛,但是收益也是有上限的,主打一个开心就好。第二条是我被咨询的最多的做TOC业务,我看过很多TOC的策划,每一个都试图论证自己的咖啡馆比别人的咖啡馆好,每一个都表示自己的精酿啤酒绝对能成为网红打卡点,甚至还看到过一个老姐们说自己的*店能做到业务非常正规,但给别人留下擦边的感受来做营销。其实这小姐不知道的是,他这种思路我都已经听到过四五次了,没办法,太卷了。TOC市场太红海了,你能想到的别人早就想到了,你手上的资源能窜起来的模式别人也早就窜过了,哪怕真的天赋异禀,就硬弄了一个别人没想过没做过的模式,也别急着开心哈,咱不是经常夸咱们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吗?瞬间就能让你感受一下被模仿者拖入价格战的威力。
第三条路就有意思了,做ToB的生意,说实话,找我白嫖的那些朋友的朋友,只要讲出来搞钱的思路是从企业手上赚钱,无论构思有没有创意,只要执行的不是拉胯到令人发指,最后基本都能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那为什么大家都想搞钱,却义无反顾的往第二条卷成麻花的TOC领域走呢?因为一个顾忌,觉得ToB生意门槛很高,其实啊,不是,今天就给大家聊聊搞钱的新方法,案例不可复制,但思路很有意思。
我有个好*,中学就认识了,应该是身体机能的原因,他十多岁就已经有白头发了,咱们就叫他老白吧。老白这辈子啊,活得非常精彩,大学就开过女仆咖啡,毕业以后搞过密室逃脱,做过白酒零售,还卖过高端空调,不论讲服务还是做产品,好都是玩TOC的,大家也能想象做的一般。
他的名片拿出去看着都是白总,聊的都是十万百万级的生意,但最后和女朋友结婚,买戒指还要找兄弟们借钱凑。他娶的是个江浙地区的独生女,结婚的时候呢,我也去了,他未来的老丈人是这样说的,欢迎老白入赘我们家。
我知道老白是个有理想的人哈,当年我中学的情书都是他包圆的。后面吧,无论过得有多苦,也一直没有对生活妥协,那一刻,我都不好意思去看他的脸,怕看到那种理想主义破碎的画面,一直到我被老白爽朗的笑声给唤醒,他可太开心了,后面结婚了嘛,老丈人呢,给了点资源,他跑到深山老林里面的水电站附近租房子挖比特币。
没操作好,这都能亏,但还好有这段经历让他接触了互联网,也感受到了产业互联网,你都想不到他现在做什么,他在用钉钉捞钱。我当时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人都是懵的哈,钉钉我也用过,我现在听到钉钉那个提示音就有点神经衰弱。
但这玩意儿怎么赚钱呢?老白带我去看了看他的工作室,我瞬间就明白了,其实不是用钉钉捞钱,而是通过钉钉给企业做定*务。
是不是听到企业定*务很多大佬就想不看这篇文章了,觉得自己不是程序员出身,觉得这玩意儿怕是几百万启动资金吧?别慌啊,我一讲你就懂。还是那句话,案例不可模仿,主要是思路。我们先不说老白是怎么去满足需求的,先说这ToB生意的需求到底在哪,需求就在企业用软件上,这年头互联网是生产力,过去还有父母说电脑是万恶之源,是打游戏的工具,是*的标志。你看现在还有多少父母敢这样说?因为按他们过去的标准哈,他们自己现在就是重度网瘾患者,谁上班不用电脑啊?
如果按20年前的说法,每个打工人都该拉去雷电房王那里改造,就算上周来我家安个小空调的师傅,他是靠手艺吃饭的,但调度、录入、签字、付款也都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
所以有人说,去企业上班的本质就是给公司的电脑配一个员工。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互联网化、数字化的确可以提高效率,以前大量的时间其实是消耗在非创造性的工作上的,现在这样的情况呢,依然存在,但是已经大幅度的通过互联网强化效率了。
问题在于,你只要上过班就知道工作软件永远是会被打工人骂的,因为哪怕是公司花大价钱买来的也太糙。C端用户面对的消费互联网别看做的很精细,别看服务很贴心,核心功能往往都是一样的,是千人一面的,比如购物、外卖、轿车就只做这些,最多就是交互上给你做点不同,零星增加点个性化界面,仅此而已。
但B端用户非常难伺候,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逻辑,哪怕是同一个产业里面,不同公司又有不同的要求,哪怕是同一个公司里面不同岗位设定和工作流程又有不同的软件使用,需要咋办不咋办,就两个选择嘛,没太多it预算的中小企业就忍着呗。
我记得当年某为为了引进国外的系统,那叫一个削足适履,但没办法,首先是那个时候觉得国外系统它先进,就老老实实的认认真真的系统性的驱用,甚至为了适应不惜改变企业构架。
其次就是那时候的系统也很僵硬,没有办法来配合企业,只有企业配合软件。而哪怕到现在咱们国家,比如很多服装企业也是一样的,想用国外的仓储管理系统,那就先买来用,也不管用的顺不顺,自己有点小需求小想法,只能憋着,或者在系统不能提供定*务的地方就换回手动操作,有钱做it投入的公司,那就直接定制嘛。
很多企业都慢慢有了这样的认知,让企业来配合通用型软件是没意义的,这套软件你能买,你的竞争对手也能买,那两家没有任何区别,打不出竞争优势来,而且调整企业构架去适配软件有个很痛苦的转型过程,员工要重新学习,流程要重新打造,资源要重新调配,那还不如让软件来适应自己,这就产生了定制需求。
我在金融科技公司做咨询的时候就有亲身体会,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当地的合作伙伴,因为定制化需求太多了,只有借助本土开发力量来帮忙,不然总部根本扛不住。
所以我在东南亚大杀四方,到现在都无人敢碰我的腰子,就是当年留下的积累。但我还围观过很多金融机构的招标,本来应该是成本主体的咨询和软件加起来,有时候甚至都还没有因为定制带来的额外成本的1/3。定制贵啊,
这就出现了一个真空嘛,没有那么多资金实力投入定制需求的企业就被卡在了产业互联网的门外,那哪怕是大企业的一些边缘部门也同样被卡在了外面。总结一下就是企业也有下沉市场逻辑。
这些下沉市场也有数字化的需求,钱不多,甚至一个专职程序员都养不起,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成本更低,更灵活更敏捷的能上大系统的小插件来让工作更顺畅,这个需求和供应的空隙就是机会嘛,就是钱,老白就抓住了。
那下一个问题就是老白你何德何能去接这个活?其实也不复杂哈,老白做的是钉钉低代码服务商,按他自己的说法,我是数字化领域的拼多多,主打一个性价比,是定制软件的平替,钉钉其实也有专业的哈,已经可以解决很多行业具体的需求了。
但还不够,毕竟同一个行业里面的企业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靠低代码开发和服务。低代码的*定义有很多,不过基本都认为是通过无序代码或者少量代码编写就能快速构架应用的开发模式,这样可以减轻非技术开发人员的压力。
随着低代码平台的发展,做得好的低代码已经开始贴近零代码了,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拖拉拽就可以进行原本需要程序员才能完成的开发,类似于服务商提供好了封装好的模块化的乐高小方块,拿着你就能拼出房子,拼出车子。
理论描述太复杂,我举个例子哈,老白给我看了一个,他给一个企业做的管理系统,有详细的汇报层级看上去复杂,其实就是低代码,平台上已经有的单项信息流功能款,知道怎么凑起来就好,不同人有不同的授权,比如有的人可以审批2000块钱以上的东西,看上去很咋呼,其实就是一个已有的授权功能块而已。
所以老白自己完全不需要懂技术,他只需要懂这些数字化领域下沉市场的需求就行,然后在已经拥有人事、财务、采购、销售、售后、仓库很多模块覆盖了建造、造贸易、零售、互联网、房地产、餐饮,很多行业应用的功能,库房里面去找出来凑一起就行。
对老白客户的好处是什么呢?老白的客户员工,不需要花大价钱去等着,公司的it部门可以集中资源去做大事儿,不会被这些各个部门千奇百怪但又必须要用的需求绑住手脚,老白赚的就是这个钱.
当然他玩的特别高大上,美其名约管理咨询加技术落地,我给他的建议是换成iaas+paas+saas一体化解决方案,他还真就按照这个去印名片。
前段时间老白的老婆怀孕了,他问我这个靠丁丁捞钱的事情能不能干长久,我还挺欣慰的,感觉他要当爹了,以后开始布局长远了。下面是我给老白说的思路,还是那句话,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就是我的想法而已,大家有什么看法也都可以打在评论区。
社会发展本质是追求效率的,现在很多人都说企业卷了,到底在卷什么?价格战、宣传站、研发站卷成本卷营销卷服务,这些都是表象,背后考量的是企业整体的效率。
用别人举例子不好,就用我自己的例子吧,我爸他是搞施工的,以前用的最多的就是那种蓝色的图纸,我家书架上现在都还有一大摞,修改起来非常的麻烦,但后面都是用CAD了嘛,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
至于生产型企业的进销存和ERP系统,那用的是更普遍,以前他们都是打电话去混凝土站订货的,现在能直接同步,混凝土站会根据他们项目的推进情况和上次购买的用量提前帮我爸准备好,反正系统都已经能自动算到这个时候要买新的混凝土了。
也许每一个工作通过系统优化解决的都是小问题,但积土成山啊,最后形成的大合力,往往就决定了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所以数字化的需求肯定是一直都存在的,或者换个更直白的说法,只要咱们打工人继续骂自家公司的软件不好用,那就有需求。
当然从更宏大的企业角度来看,每家企业也都喜欢有适用自己的工作系统,我最近呢,还在准备一系列的文章。
泉州人是怎么决定中国人穿衣品牌格局的?查资料刚好看到特步这个品牌,特步就是从2016年开始,自己全球组织都接入了钉钉,把原本的CRM系统、ERP系统、WMS系统都做为插件接入钉钉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业务中台,形成了完全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中心、渠道中心、库存中心、会员中心。
你以为到这里特步就停下来了?当然不是ToB企业服务领域,是一个可以无限深挖的领域,只要竞争的压力在,企业就会自己卷自己的效率。我记得埃森哲曾经出过很多报告,围绕产业互联网转型给了三大步骤的描述。
第一是数字化运营
第二是主营业务增长
第三是商业创新
低代码平台,三个步骤都覆盖了数字化运营的覆盖率,要强化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边缘业务,就要靠低代码来支撑,而业务增长的本质是低代码平台带来更高的数字化渗透率提高以后的结果。
商业创新以往的定义往往都是大创新,现在开始强调小迭代,也是低代码平台可以低成本低时耗可以做到的,像钉钉这种把自己弄出某种意义上一个产业互联网的大中台,通过少量定制、云端服务、模块化开发,让企业敏捷和便宜起来,会是未来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
也就能再让老白捞很多年的钱,那为什么一直说钉钉呢?老白的身份很有意思,他不是钉钉的员工,他也不是钉钉的客户,他是钉钉的服务商,是他东看西看,东比西比之后主动选择钉钉这个生态圈的。
钉钉生态圈的逻辑是这样的,生态系统里面拥有大量的开发者或服务商来完善生态圈,而平台构建一个让开发者也能获利的模式,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大家在里面能赚钱,参与的人越多,能开发出来的行业甚至企业级的定*务也就越多。
这里有两个核心,一个是平台搭建的好不好,一个是平台舍不舍得让服务商赚钱。从平台功能角度来说,钉钉肯定是没问题的,毕竟是个全民级的APP嘛,还有阿里云的技术在背后支持,把基础能力给做好,把SDK准备齐,引入第三方服务商,轻车熟路。
至于让服务商赚钱,按老白的说法就见仁见智了。钉钉赚的是系统钱,低代码服务能卖多少,咨询能卖多少,很多时候就看老白自己的本事,不过这个生态圈养活了500万的开发者和服务商,在分钱上看来也是不含糊的。
每次聊和捞钱有关的话题呢,我都很小心,所以再强调一遍哈,案例不可复制,更多的是提供思路。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大变革层出不穷,一会儿ChatGPT强人工智能了,一会儿常温超导了。
每次新技术出来都在全民吃瓜,也总有*喊:赛博朋克提前到来了。可惜大变革大变革,变着变着很快就回归常态了,除了那些炒概念股的留下一地鸡毛之外,生活和工作仿佛并没有什么变化。
其实吧,试图靠一个大科技突破直接改变社会面貌,很符合审美,但不太现实,真正推动改变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小革新。无论是蒸汽机带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互联网带来了信息革命,那都是用了几十年才逐步有了各种业态配套,才从生产力爆发变成了生产关系变革。
所以别看这些小革新,对咱们普通人来说那都是机遇啊,因为只有这些小革新才会有门槛不高,难度不大,平台和舞台已经搭建好的特点。
产业互联网呢,就是一个典型,老白在toc赛道里面卷的是头破血流,但在ToB赛道里面靠着低代码搞钉钉赚得盆满钵满啊,现在回去看老丈人都敢上桌吃饭了。
这是一个最难捞钱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最好捞钱的时代,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抓住这些不起眼但空间很大的机会行动起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