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20元”,在受困高速上挣钱,寒了人心?

年前的回乡之路,对很多人来说充满了曲折——冰雪交加下,一些车主被困高速好几天。

这期间,很多村民为堵在路上的人送去了热水和吃食,场面十分暖心。与此同时,有的人还做起了买卖:方便面10元一桶,米饭20元一份。

图片[1]-“米饭20元”,在受困高速上挣钱,寒了人心?-网创特工

这种做法引起不小争议,它到底合不合理?

01

在湖北高速某路段上,一名司机拍下当地村民贩卖食物的视频传上网络,引发关注。

照片显示,在冰天雪地里,一名身穿黑色羽绒服的村民举着一块废纸板,上面写着食物价格:泡面10元一桶,米饭20元一份。

该村民的脚下放着装有食物的竹篮,困在高速路上的回乡人只要肯付钱,她就会从竹篮里取出食物和热水供应给对方。

这一幕与数日来见诸报端的“暖新闻”有所差别。

2月3日,大量车辆滞留京港高速孝昌县某路段,附近村里的几十名d员群众自发拿来泡面和热水,司机和乘客感受到了陌生人雪中送炭的温暖。

2月4日,湖北仙桃高速某路段,村民为受困冰雪中的人送去了热水和卤鸡蛋,一名河南司机当场落泪,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月5日,福银高速湖北随州段陷入拥堵,随县文旅局副局长舒明与十多名工作人员不仅为受困群众送去了热水和食物,还带上煤气罐和锅,现场煮面条免费分发。

图片[2]-“米饭20元”,在受困高速上挣钱,寒了人心?-网创特工

免费的见多了,突然冒出一个收费的,网友就看不下去了。一些视频博主对前述“趁冷打劫”的行为提出质疑:司机们大过年的被堵在路上十分不易,加价售卖食物令人寒心。

02

按市场价算,泡面10元、米饭20元都属于高价。不过,要是算上恶劣的环境、村民的付出以及供需关系,这一价格真能称得上业界良心了。

要知道,他们不仅要把东西搬到高速路旁,还要一直站在冰天雪地里叫卖,这事不管谁来做,都会是一次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力的双重考验。

因此,定价高并不令笔者意外。

横向对比,在很多热门景区、高铁车厢、机场候机室等供应没那么紧张的场所,上述食物也比村民卖得高。

图片[3]-“米饭20元”,在受困高速上挣钱,寒了人心?-网创特工

类似情况发生在10多年前。彼时,同样是春运遭遇恶劣雨雪天气,一些被堵在路上的人也体验过高价食物:当地人带来的泡面,一度被抬价到50元一桶。

虽然当年天寒地冻的情形比今年恶劣,但那时候的50元着实高得离谱,属于无视道德底线的恶意加价行为。

如今,社会供应更充足,各方面灾备也更完善,趁机挣钱的人自然不具备恶意抬价的空间。

03

或许,在看待此事时,我们应当理性一些。

对受困高速的人来说,不求回报的雪中送炭当然是大爱之举,但不得不承认,“免费”一词在很多时候意味着不可持续。

愿意自掏腰包为受困者购买物资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在整个冰雪灾害中能缓解的饥寒问题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不过,在*的放大镜下,此般善举被许多网友认为已经形成规模。

图片[4]-“米饭20元”,在受困高速上挣钱,寒了人心?-网创特工

可问题在于,谁有义务做好事?谁又理所应当享受他人的馈赠?

免费送热水和食物的好心人固然令人钦佩,但真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还是公平的市场交易。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能在人人都有“私心”的情况下高效配置资源。不论是卖泡面还是卖米饭,“可以挣钱”的预期一经形成,村民将源源不断地加入贩夫队列,被堵在路上的人也便有了获取更多物资的机会。

从这一点看,村民兜售高价泡面和米饭,未尝不是广义的“暖心之举”:他们付出辛勤劳动,助力供应,并因此获得报酬。

我想,指责村民“寒了人心”的道德绑架不应在*场上占据主流。否则,当一切供应都被要求免费时,受困返乡人将会更无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