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是工作干不好,而是更好的机会来了
“创新工场”全球独一无二,就是为中国创业者打造的,中国的天使投资环境欠缺,创业者的经验欠缺,但又面临巨大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我们就是为了把握住这个机会,不让创业者走错路。
现实生活中,不排除一部分人是因为“工作不好找、不好做”才走上创业道路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当年就面临着这种尴尬境遇。当时,俞敏洪是一名在校老师,为了尽快筹集到出国留学的钱,他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上课挣课时费。但是,在一个封闭落后的体制下,这种做法遭到了校方的严厉批判,俞敏洪“创收”不但没有成为“创业”英雄,还成了公开批评的反面典型。一气之下,俞敏洪干脆走上了“创业”道路,离了公职,一心一意做自己的培训学校。
任何事都是可以做的,就看你怎样去做。是把它当一件事情,还是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世界很大,人生很短,唯有以做事业的心态去开拓人生,才会有最丰盈的人生。
要让自己的事业在适宜的环境下生根发芽
每个人,都要找让自己有*的环境。在有*的环境可以做出对公司有贡献的事情。如果在一个苍老的机构,官僚的机构,没有*的机构,你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公司,因为你做不出有*的事情,还不如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地方,在那里生根发芽。
创业,艰难而复杂,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需要政府鼓励、激励并通过制度化的设计为创业提供保障,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服务和引导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从制度上看,市场化*,使市场机制越来越发挥作用,为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乐观地想,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社会上的信息越来越发达,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多,人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创业的人应该很多才是。但是,有相关数据表明,与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20%~30%的创业率相比,中国目前不到1%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率确实偏低。
能否选择一个适宜的创业环境是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环境好了事业发展就会顺风顺水,而环境不好,你就等着吃亏吧。
在中国创业,政策是创业的“晴雨表”,除了创业者要有很好的想法,同时有很强的活动能力,能够筹集到资金等条件外,还要考虑到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时时走在政策前面才行。
掌握创业规律,不做失败的70%
创业虽不能“批量复制”,但是至少是有规律可循的。
很多人都想创业,但更多的人希望成功。因此,人们都想知道,什么叫创业成功?辩证地说,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成功本来就有不同层次,评价的角度不同,对成功的定义自然也不同。
创业成功与否与人的天分高低无关。有些人会这样认为,智商高的人比智商低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创业的法则和规律。其实,这样的担心纯粹是多余的,君不见多少创业成功人士几乎都没有受到过完整的教育。只要我们有普通人的智力水平,就都可以很好地把握创业的规律和法则。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别人没有的才能和天赋,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巧妙地掌握并按照创业的规律做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