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手工“捏捏”背后谁在赚钱?

“仅5秒限购,一份甜甜圈108元”,如果错过限购时机,等待着的可能就是二手平台上翻了十几倍的价格。这种不能吃只能捏的“天价”食物,看似天方夜谭,但在“捏圈”却供不应求。据悉,“捏圈”是对玩慢回弹类解压玩具“捏捏”的人群圈层的称呼,随着手工“捏捏”在年轻人中爆火,也吸引越来越多的玩家投入到这一生意中来。

图片[1]-千元手工“捏捏”背后谁在赚钱?-网创特工

目前,在小红书上,和“捏捏”相关的笔记已有近百万条,其中有很多分享借此创业开店、做副业和摆摊赚钱的。但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从业者认为,这门生意其实并不好做,实际成本不低,前期投入大、制作周期也长。一些刚起步的店铺还难做到收支平衡。“天价”的钱主要是被黄牛赚走了,能够维持高热度的手作店铺往往都是能控成本和懂得营销手段的大店。

手工“捏捏”火了

“一入捏坑深似海,‘捏捏’简直就是打工人必备。”不久前,因为偶然刷到抖音直播间的开箱视频,“95后”周迪便立刻迷上了这类玩具,当天就下单了好几个,到现在还会去追相关博主的开箱和店铺出新。

周迪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日常工作需要经常性地看电脑、用鼠标,“捏捏”既能作为办公桌摆件,又可以在工作疲倦时缓解手腕和心理上的压力。“有时候工作推进不下去,需要放空的时候,就捏两下,那种慢回弹的感觉很解压。”

目前,小红书上与“解压”相关的笔记有588万+篇,商品有56万+件,其中,排在前列的热门笔记基本都带有“捏捏”和“慢回弹”的标签。在抖音和B站上也有各式各样的“捏捏”开箱和制作教学视频。

在解压的基础上,收藏外观精致的、把玩手感好的“捏捏”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玩家长期驻扎在“捏圈”的理由,因此相比纯工厂批量制作的产品,“小而美”的手作店铺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

外观方面,手作店铺基本都以非授权类造型(非IP造型)为主,样式多变,食物、植物、萌宠形象等应有尽有。手感上大多为硅胶材质,不会融化也不会变硬,可塑性更强,大致又分为水感、水泥感和泥感三类,水感最轻软,捏起来无阻力,回弹最快;水泥感微微带有橡皮泥手感,回弹速度适中;泥感则酷似捏橡皮泥,回弹最慢,也是如今最受欢迎的品类。

据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在闲鱼上进行高价代拍的“捏捏”大多都出自网红手作店铺,以“祖拉拉捏捏”为例,原价100出头的甜甜圈(烟囱蛋糕),有博主曾以2900元的价格拍下两个,平摊下来一个1450元,是其原价的13倍还多。不少网友戏称“祖拉拉捏捏”为“捏圈爱马仕”,即便如此,在上千元的“祖拉拉捏捏”转卖产品下方,也还是会有消费者留言想要。

图片[2]-千元手工“捏捏”背后谁在赚钱?-网创特工

天价”被谁赚走了?

3月初,博主 @Eleven(疯狂买捏版)在其小红书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开箱视频,里面包括了“祖拉拉”“幼苗tomato”“YeahGummy”“布拿拿studio”“小于想睡觉”热门手作店铺的“捏捏”产品,基本都是从二手交易平台上拍卖所得,总价值达1.5万元。虽然相比一般的“捏捏”,它们在外观和手感方面都更上乘,但很多网友还是表示震惊,直言网红“捏捏”已经不是解压玩具了,而是理财产品。

此前有报道还称,做普通“捏捏”的基础整体成本在200元左右,上不封顶,具体花费包括50元左右胶水、10元左右模具、20元左右凡士林、30元左右调*膏套装、10元左右PVC袋子以及零零散散的其他工具费用。有网友甚至花费150元左右的成本,就做出了20个“捏捏”,平均每个成本7.5元。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下炒得厉害的“捏捏”更多是网红手作的狂欢,一般的“捏圈”从业者认为这门生意其实并不好做,实际成本并不低,前期投入大、制作周期也长,一些刚起步的店铺还难做到收支平衡。“天价”的钱主要是被黄牛赚走了,能够维持高热度的手作店铺往往都是能控成本和懂得营销手段的大店。

图片[3]-千元手工“捏捏”背后谁在赚钱?-网创特工

成本方面,有店家表示,做普通的“捏捏”花费并不高,高的是有卖点的“捏捏”,差别就在更好的胶水、更精致的模具、手工和审美更好的人工上。“现在没有多少人喜欢寻常模具了,现在很多店主都在追原创模具,原创模具越卖越贵。而且随着原创模具越来越复杂,每一层填色都需要等时间,一个五六层填色的模具通常一做就是一天,还要时刻盯着以便及时处理溢出的胶水,避免脱模后有瑕疵。另外,复杂的模具也要匹配更贵的胶水才行。”

在上述店家看来,被炒到上千元的网红“捏捏”除了基础品控过关外,最关键的是开售即*(基本每次都上新款,旧款一出就成了*)、限购等营销模式。“说到底还是售卖方式和库存的问题,加上黄牛炒作,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刚创业做“捏捏”的小红书博主@小鸟的啼鸣计算了从今年3月1日到5月1日的开店成果,两个月的时间她的店铺一共开售4次,总营业额为14218元,除去成本净赚4532元。她表示,这还是没有扣除自己缴纳社保的结果,“不算自我感觉良好,算了感觉前途渺茫。不建议个人玩家全职开店,成本太高”。

情绪产品易流行也易被取代

继盲盒、棉花娃娃等潮流后,手工“捏捏”成了当前年轻人的新宠,但其实属于解压类慢回弹玩具的“捏捏”并非新鲜物。根据天猫新生活研究所发布的数据,2022年,解压类玩具在淘宝天猫整体增速近40%,到了2023年,“捏捏”已经成为淘宝年度销量快速增长的玩具品类之一。而慢回弹玩具最早流行可以追溯到2014年在日本中小学生中掀起风潮的iBloom品牌,旗下产品以“治愈”标签做招牌,并配上面包、糖果、小蛋糕这类诱人食欲且毫无攻击力的形象。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捏捏”在当下翻红和国内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息息相关。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自身的压力和焦虑也需要一些发泄口,这样的解压玩具也是适逢其会。

对市场来说,有解压的需求就会有解压的产品供给,产品及其玩法的不断更迭也助推市场进一步扩大。深圳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很多新产品都能通过各种“种草”平台的精准推送,也更容易在年轻人当中形成一种潮流,尤其是能取悦自己、释放情绪的产品,但产品易流行也易被取代,所以很多生意也是阶段性的。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也指出,情绪生意一直都有市场,但新的玩法和玩具一直在变。专业的情绪疏导,像看心理医生这种传统渠道并没有在国内真正形成大市场,导致其他解压渠道形成分流,包括但不限于解压玩具、休闲游戏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玩家和卖家涌入手作“捏捏”市场的同时,也有部分人因为产品安全性问题而退坑。据悉,当前,在小红书上有博主反映,在制作“捏捏”的过程中身体感到不适,拿甲醛仪器简单测了一下发现,直接超标。有店家指出,很多“捏捏”不合格主要是由于其外包装PVC材质不达标,在高温状态或长时间捏压状态下会出现刺鼻的味道。对此,相关专家提醒称,购买时要查看卖家资质,尽量选择信誉好、评价高的正规店铺购买。购买回去之后可以消毒、清洗或适当地晒一下,使用后也需要洗手。

此外,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目前爆火的“捏捏”虽然本身发展已有十年之久,但国内市场发展也还处于初期,出现的黄牛高价炒作、作坊经营不规范产生质量安全争议等问题都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随着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同时对相关产品监管力度加大,很多问题也会逐渐被解决。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程靓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